2018年我国金刚线行业市场需求及下游硅片市场分析【图】
2017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102GW,同比增长37%。国内新增规模53GW,同比增加53.6%,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52%。国内硅片产量约为188亿片,折合产量为87.6GW,同比增加39%,约占全球硅片产量83%,其中单晶硅片产量为60亿片。
硅片是金刚线的直接下游,按照每瓦太阳能光伏硅片切割需要耗用金刚石线约0.5-0.6米测算,2017年耗线量约为4380-5260里,月需求在365-438里。通过行业调研,17年底一梯队四大供应商杨凌美畅、东尼电子、岱勒新材、日本中村的合计产能不到300里/月,从而解释了17年全年金刚线供不应求和市场上鱼龙混杂、低端线仍在销售的原因。
全球太阳能硅片产量(单位:GW)
相关报告:智研咨询发布的《2017-2022年中国金刚线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》
中国硅片产量全球占比
单晶过去由于价位高,竞争处于劣势,但17年开始由于金刚线、PERC技术的普及,单晶性价比优势凸显,2017年产销两旺价还高。全产业链各环节均加大了单晶产能的扩张,2017年隆基与中环单晶硅片产能合计高达27GW,超过了保利协鑫的多晶硅片产能。2018年1月19日,隆基公布单晶硅业务三年规划,计划在2017年底硅片产能15GW的基础上,力争单晶硅片产能2018-2020年底分别达到28/36/45GW,仅18年增幅就达87%。中环股份在2017年9月新增5.8GW的单晶硅产能,计划在12GW基础上至2018年底扩产到23GW。
甚至一些多晶硅片厂商也开始扩产单晶产能,比如保利协鑫1GW单晶硅片投产;主流电池组件厂商如天合、阿特斯、晶科、晶澳、韩华等多晶电池线改为单晶电池线,单晶市场份额上升至40%。截止2017年,国内单晶产能已达到43GW,预计到2018年底产能将达到70GW左右。
公司 |
产能(GW) |
隆基股份 |
28 |
中环股份 |
23 |
晶科能源 |
6 |
晶澳太阳能 |
5 |
京运通 |
3 |
阿斯特 |
1 |
韩华太阳能 |
1.5 |
保利协鑫 |
1 |
阳光能源 |
0.5 |
合计 |
69 |
多晶硅片领域只有荣德新能源扩产3GW,其余增加产能来自于金刚线技术的改造,2017年国内多晶硅片产能达到92GW,预计到2018年多晶硅片产能将达到110GW,单多晶硅片产能合计在180GW左右。
国内单晶硅片产能及预测(单位:GW)
国内多晶硅片产能及预测(单位:GW)
相比传统砂浆切片,金刚线切片耗硅量少,出片量高,速度快2-3倍,成本优势十分明显。单晶硅在2015年就开始应用金刚线从,市场成本快速下降。多晶硅虽在硅片环节技术成熟,但电池片环节存在制绒问题,直到2016年下半年通过黑硅技术才得以解决。此后多晶硅厂商争先恐后切换技术,引爆了2017年金刚线的行情。保利协鑫通过自主试验研发,成功将传统砂浆切片机改造成金刚线切割,在2017年底金刚线切多晶片比例已经超过80%,技改后多晶硅片成本降低0.5元/片。
砂浆切割与金刚线切割多晶硅成本比较
项目 |
砂浆切割多晶 |
金刚线切割多晶 |
钢线线径(μm) |
110 |
70 |
磨料损耗(μm) |
60 |
20 |
刀缝损失(μm) |
170 |
90 |
硅片厚度(μm) |
180 |
180 |
导轮槽距(μm) |
350 |
270 |
1KG硅锭理论出片数量 |
48 |
62 |
装载量(mm) |
650 |
650 |
单次理论合格出片数 |
1767 |
2287 |
每天可切刀数 |
2.5 |
8 |
单台切片机月产能(片) |
132,525 |
548,880 |
单台切片机年产能(片) |
1,590,300 |
6,586,560 |
单台切片机年产能(MW) |
7 |
29 |
每片耗硅(g,含刀缝损失) |
21.9 |
17 |
多晶硅价格(元/kg,不含税) |
118 |
|
硅片成本减少(元/片) |
0.58 |
国内硅片产能测算表(单位:GW)
- |
2016年底 |
2017年底 |
2018年底E |
2017年平均 |
2018年平均E |
单晶硅片产能(GW) |
24 |
45 |
73 |
34 |
59 |
多晶硅片产能(GW) |
73 |
92 |
110 |
82 |
101 |
合计 |
97 |
136 |
183 |
116 |
160 |
对应金刚线需求(万公里,产量/产能比例为75%) |
3619 |
5118 |
6871 |
4369 |
5995 |
光伏硅片周平均现货价(单位:美元/片)
根据产业调研,在下游硅片此轮价位下降中,金刚线价位保持稳定,这是由于使用高性能金刚线可以直接降低硅片切割的成本。经测算,单晶采用金刚线切割,按照单晶硅片厚度190um测算,金刚线直径每下降10um,单片硅成本下降约0.15元、产能提升约4%;而按照金刚线母线线径100um测算,硅片厚度每降低20um,单片含硅成本下降约0.25元、产能提升约7%。
在供不应求的环境下,金刚线企业普遍享受丰厚的利润。但在下游硅片价位下降和金刚线行业产能陆续开出的双重压力下,高毛利率无法长期持续,行业普遍预计18年下半年或四季度价位进入下降通道。前文预测2018年金刚线需求在5000-6000里,考虑到日本中村+旭金刚石目前合计产能约为600里/年,及行业新进入者和部分规划已久的产线(如恒星科技),到18年底国内金刚线产能预计超过5000里。
国内金刚石企业产能估计(单位:万公里)
序号 |
企业名称 |
16年产能 |
产能利用率情况 |
预计17年底产能 |
预计18年底产能 |
1 |
杨凌美畅 |
216 |
—— |
1400 |
2400 |
2 |
东尼电子 |
60 |
75.55% |
360 |
800 |
3 |
岱勒新材 |
78.04 |
102.33% |
400 |
600 |
4 |
三超新材 |
45.82 |
112.12% |
180 |
360 |
|
合计 |
399.86 |
—— |
2340 |
4160 |
国内金刚线企业毛利率对比